close
孩子,自己的,父母,有的,安全感
提問: 膽小 問題補充: 寶寶現在17個月了,但很膽小,第一次接觸的事物(玩具或是其它東西),寶寶就會說怕,又說怕見別人玩又想要,為什么孩子會有這種害怕心理,怎樣幫寶寶克服的這一心理呢? 医师解答: 如何看待嬰幼兒膽小 經常聽到年輕的媽媽說自己的寶寶膽小,并且認為膽小會妨礙孩子今后的發展。想討教一個訓練寶寶的方法,讓寶寶通過訓練能夠逐漸變得膽大起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媽媽是如何認定寶寶膽小的。
例1、突如其來的一個響動,讓寶寶嚇了一跳。有的寶寶會立時大哭起來;有的寶寶會手腳亂動,瞪大眼睛四處張望;有的寶寶卻反應很小,泰然處之。于是,媽媽們就得出結論:大哭的孩子是膽小的,泰然處之的孩子是膽大的。這個結論對嗎?
每一個健康的寶寶都應該對突然發出的聲響做出相應的反應。反映的表現形式不同,是因為寶寶對外來刺激的感受性不同。感受性強的孩子,感受外界信號相對敏銳,感受到的刺激強度也相對大一些。寶寶會以同樣強度的表現行為,把驟然聚集的能量發泄出去以求得感受的平衡。同時,向自己的保護者反映自己不愉快的感覺,要求保護者予以關注。所以說,孩子因受到驚嚇而做出的適度緊張反應是正常的防御行為。如果寶寶對外界刺激反應遲緩,總是那種處事不驚的表現,有可能是神經發育比同齡孩子遲緩,或者有障礙。應該引起父母的主意,既是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檢查。
遇到孩子因上述原因引起的驚恐哭鬧時,父母要及時對孩子給予安慰,輕輕撫慰寶寶的身體,并用輕柔的話語相輔助,讓寶寶從強烈的不愉快的刺激感受中化解出來。及時的安慰可以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對寶寶的人格成長大有益處。
例2、兩歲以后,可以到處行走獨立運動的寶寶,有的會表現出不敢玩大型游戲器械,例如滑滑梯、上攀登架等。特別是有小朋友共同參與的情況下,更顯得縮手縮腳。是寶寶怕高?怕與小朋友競爭?還是怕……?
孩子的運動水平受遺傳因素影響,運動遺傳信息較強,運動神經系統發育較好的孩子,在大型游戲器械的玩耍中,對滑行的速度感、攀登架的距離感、空間感覺都把握得比較準確,手眼配合好,肢體行動協調性好,在玩耍中動作靈活,應付自如,很少受到挫折。自然玩的時候很有的自信心,興致很高。運動神經發育相對較弱的孩子,通常會感到自己把握不準速度和距離,手腳動作配合不協調,易發生意外的失手,使孩子在運動中體驗到被傷害的挫折感。不自信導致他們在運動中更加小心翼翼,緊張和害怕被傷害的焦慮,使他們拒絕參加與同齡伙伴在大型游戲器械上玩耍。
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和老師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孩子膽小,而去訓斥孩子,強迫孩子去玩。這樣做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把原本愉快的游戲視為負擔。同時會強化孩子對自己的譴責,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不好的,是不被喜歡的人。如果讓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從此陷入自卑當中,那就會影響孩子日后的心理成長。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或老師用愉快的話語鼓勵孩子去參與,誘導孩子的玩耍興致,在開始的時候可以托扶孩子,幫助孩子認識器械,學習玩的要領,建立玩的信心。孩子有了初步的感受后,父母或老師就可以僅用語言和關注的目光鼓勵孩子繼續玩,引導他的玩性逐漸高漲起來。玩的盡興的時候,就是把受傷害的陰影忘卻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老師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輕易對孩子的逃避行為妥協,堅持引導孩子完成游戲,這不僅僅是孩子肌體和神經系統發育的需要,而且,可以讓孩子從中積累戰勝挫折的經驗,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從上面所說的例子中媽媽們可以知道,成年人不能僅用自己的感覺或視角去評價寶寶們的表現是膽大還是膽小。對孩子的訓練必須是從孩子的特性出發,去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處事能力,而不是改變他們的氣質。
例3、在小小8個月大的時候,爸爸給他買了一個塑料吹氣玩具——紅色的梅花鹿。小小第一眼看到這只比自己還高的玩具鹿時,瞪大了眼睛凝視著對方片刻,馬上裂開小嘴大哭了起來。媽媽通過小小的目光推斷是玩具嚇著了孩子,馬上抱起孩子,并讓小小的爸爸把玩具鹿拿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本以為這樣做孩子就可以安定下來。沒想到,小小見玩具鹿被拿走了,使勁在媽媽的懷抱里扭動身軀,用目光滿屋搜尋那只玩具鹿的身影。可是,一旦看到鹿的形象,小小又裂開嘴大哭起來。爸爸試圖將鹿完全藏好,不再讓小小看見它。找不到鹿的小小在媽媽的懷里使勁晃動身軀,示意媽媽帶他去找。對于孩子這種怪異的表現,爸爸媽媽哭笑不得,戲稱那只玩具鹿是“魔鬼鹿”,讓孩子既怕它,還離不開它。
小小的這種表現很多孩子都經歷過,越是害怕見的東西,越要去看。一面把身體藏在父母的懷抱里,一面用一雙淚眼越過父母的肩頭,或透過小小的縫隙去尋找那個讓自己害怕的對象。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舉動呢?請我們現在把自己縮小并回放到小小的位置上。當我們第一次看到一個自己不熟悉,并且比自己高大、色彩鮮艷、并且用一雙大眼凝視自己的東西時,我們同樣會感到自己是不安全的,本能的反應是尋求父母的保護。孩子把自己的身軀與父母的身體緊緊靠在一起的時候,他就覺得自己的力量變得足以和對方抗衡,此時他要求去尋找對方,去觀察對方,判斷它和自己的關系,是可以相處的,還是要拒絕的。所以,孩子此時的表現是既害怕哭鬧,又要求父母與他一起去尋找對方。
當“魔鬼鹿”的故事在您孩子身上重演的時候,請您耐心幫助他去觀察和判斷。首先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像小小的父母那樣讓孩子在父母的懷抱里得到一定的安慰,然后視孩子的表現,鼓勵孩子敢于去探索對方。并且適當的向孩子展現他所要接觸的物體或事物的功能,幫助孩子去認識它。當孩子能夠安靜的與新事物玩耍時,說明孩子已經感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把握對手了。孩子早期對環境接觸的不同體驗,會影響孩子日后與他人建立關系的自信心。所以,不要輕視“魔鬼鹿”現象,把握好這個教育機會,可以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例4、有的媽媽反應孩子怕黑,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寶寶總依偎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不敢自己睡在屋里,不能關燈。
通常情況下,嬰兒出生后24小時就能察覺移動的光,嬰兒對黑暗沒有恐懼的偏好。嬰兒在夜間哭鬧與白天的哭鬧起因無異,多數是因為需要得到母親的關照,減少自身的不舒服或減輕不安全感。如果從嬰兒對母親的依賴關系看,嬰兒在黑暗中會找不到母親,使之產生不安全感,為此,他們會用哭聲呼喚母親,以求得母親的關注。有時嬰兒在夜里哭兩聲,只要媽媽把手放到嬰兒的身上,輕輕的拍拍,孩子馬上就安靜下來。有的孩子可以在黑暗中聽母親講故事入睡。這些情況表明,嬰兒不是怕黑暗,而是依戀母親或可以信賴的人,只要依戀的人在身邊,嬰兒不會對黑暗有特別的注意。
如果兩三歲的嬰兒對黑暗有特別恐懼,表現為親人在身邊也不能安寧,或對黑暗中的某一個場景、某個物體、某個方向表示出不安的話,說明孩子對害怕的事物有特殊的認識,這種認識可能起因為某個偶發事件,孩子記憶了某個信息所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盡快幫孩子找出原因,給孩子做出一個安全的解釋,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如果孩子的父母不能幫助孩子有效的克服恐懼感,可以找專業心理咨詢人員尋求幫助。
0—3歲的嬰兒是獲得信任感、安全感,初步體驗自己能力的心理成長時期。孩子的父母們應當適時地給予這方面的關注,讓孩子從小在信任父母,體驗希望實現中獲得安全感,為建立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han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